俺叫刘可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辣文小说网www.xlawen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去吧,去东南!把那些该死的倭寇赶下海!

去吧,去东南!让你刚才唱的这首战歌,飘荡在浙、直、闽、粤的天空中!

去吧,去东南!保护我们的百姓,让他们永远免受强寇入侵之苦!”

朱栽圳流出了眼泪。这一次他不是在演戏:“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!”

嘉靖帝提议:“不如你带上京师三大营?”

朱栽圳摇头:“父皇,京师三大营乃是防御北方鞑靼的最后一道屏障,绝不能离开京城。

儿臣已经立下了军令状,说只带十名随员,就只带十名随员!”

嘉靖帝有些发急:“你别指望浙直的那十几万卫所军能帮得上你的忙!那不是十几万军队,而是十几万头猪!”

朱栽圳道:“父皇放心。儿臣自己抵得上五万精兵!儿臣挑选的随员们,亦抵得上五万精兵!父皇只需答应我,随员任我挑选!”

嘉靖帝道:“朕这点事还是能做到的。朝廷之中,上到一品大员,下到九品小吏,任你挑选!”

朱栽圳道:“那儿子现在就去兵部。兵部那边,有两个会万人敌之术的人!”

嘉靖帝问:“你说的是杨博?”

朱栽圳微微摇头:“儿臣说的两个人,一个是小小六品主事,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小将。父皇不一定听过他们的名字。”

朱栽圳离开了永寿宫,来到了兵部。他心道:我熟知大明每一位名臣、名将的名字。今天,我会发掘一位军阵大师!一位嘉靖朝第一名将!”

景川王驾到,兵部尚书杨博、左侍郎魏谦吉连忙出得大堂恭迎!

杨博,五十二岁,朝野公认的国柱。他靠着读书入仕,却是一个带兵的文官。在北方杀了三十年的鞑靼人,功勋彪炳。

且这老家伙从来不结党。既不是裕王党的人,也不是严党的人。

嘉靖帝称他为“孤臣”。

至于那位魏侍郎,则是最铁杆的严党,严嵩的义子。对于他来说,景川王是他的主子。

朱栽圳恭恭敬敬的朝着杨博拱手:“杨老部堂,此番小王前来兵部,是找你借人来了!我需要两个人陪我去东南!”

杨博受宠若惊。堂堂皇子,竟对他这个做臣子的如此礼敬?竟自称“小王”,且称呼他为部堂时,前面加了一个“老”字。

杨博连忙还礼:“王爷借的那两个人,其中之一是臣吧?臣愿誓死追随您,前往东南平倭!”

朱栽圳微微摇头:“我说的那个人并不是杨部堂你。”

杨博眉头一皱:“王爷是嫌臣上了年纪?廉颇虽老,仍是廉颇!不是臣狂妄,要说带兵打仗,朝廷里的文官无一人及臣!”

朱栽圳坐到了椅子上:“杨老部堂,仗和仗是不一样的。你在北边,打的都是草原骑兵战。东南平倭靠的是步战。

再说,北方鞑靼一直觊觎我大明京师。京里需要你这个老将坐镇!”

杨博问:“那王爷说的是谁?”

朱栽圳说出了第一个名字:“兵部职方司六品主事,唐顺之!”

唐顺之,史书中的军阵大师。

兵部职方司主事类似于后世的参谋。

有道是参谋不带长,放屁都不响。

老唐的官运似乎不怎么恒通。五十多岁了,依旧放屁都不响。

可是,老唐这个参谋精通阵法。在正史中,他教会了戚继光、俞大猷两种阵法。一种是鸳鸯阵,一种是三才阵。

这两种阵法专克倭寇!

戚家军、俞家军正是凭着这两种阵法平定了东南倭患!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大雍一小兵

大雍一小兵

木原十二钺
重生?穿越?王镡(x二声)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就面临着如何活下去的问题。因为在他眼前出现的是一张凶狠非常的脸,对方手中的剑正插在他的腰眼处。王镡觉得他又得再死一次了,好不甘心。
历史 连载 157万字
大清隐龙

大清隐龙

心净
大国争锋,总少不了‘弯道超车’的特殊历史时期,从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,然后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工业革命,每一次科技大爆炸,生产力急速提高的短暂历史阶段,都是落后民族‘弯道超车’的好机会。 十九世纪末,又一次难得了历史机遇期出现了,而中华民族这一次将绝不错过! 本书为清穿造反文,不是什么拥清文,请诸君不要错会了意思! 请关注今日头条号‘我就是心净’观看心净的视频节目,以及相互交流互动!
历史 连载 1477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