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间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辣文小说网www.xlawen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“我背不出!”这样的回答,正与高希前世的答题风格相一致。然而

轰~~,学童们哄堂大笑。

“哈哈哈,果然是个呆疯子!”

“说得比唱得还好听,原来只会说,不会背啊!”

学堂里热闹起来,学童们语带讽刺,意思再明白不过:看你刚才说得头头是道,却背不了《千字文》,我们虽然理解没你高希深刻,但我们会背啊!

前世的高希确实背过这些明清两代的蒙学读物,但不是童子功啊,离过目不忘差远了!若要解释其中的字句,那没问题,要通篇背下来,他还真不行。

胡老秀才的期望原本只在地平线上,因为高希对《千字文》的这一番解释,期望值直线飙升,又因为高希干脆地说“不会背”跌入无尽的深谷之中。但他仍旧抱着期望,急切的语气中混合着没有

信心的期待:“那《三字经》呢,《百家姓》呢?”

“都不会背!”高希斩钉截铁,没留一点点想象的空间给老秀才。当然,他也毫不理会众学童的讥讽。

老秀才胡大虎感到绝望:这臭小子就是老天爷派来折磨我的吧?

“这都不会背,刚才你不是说得头头是道的吗?”那个想教训高希的学童,终于毫无顾忌公开大声地嘲讽高希了,还有几个学童跟着起哄。

在现代人看来,“理解”要比“死记硬背”重要得多。但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,都是从不求甚解的反复“读、诵、背”开始的。

比如刚才那四句《千字文》,几岁的小儿怎么可能有高希这样的理解水平。因之,古文教育从蒙学开始,首要在读诵背,不管你懂不懂,先熟了再说。

有了语感和几部国学著作打基础,随着学识、认知、理解能力的增长,日复一日反复研习,到了一定的年龄,自然就懂了。

如果一个男孩从六岁入学开蒙,苦读十年,到他十六岁的时候,差不多到了后世初中毕业的年龄,他的古文阅读、理解和作文水平,已经远超现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了。中国文化的精髓就这样传承下来,连绵不绝。

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,而高希居然不会背基础蒙学篇章,难怪要被一众小童鄙视了。

“丁贵升,坐下!”胡老先生呵斥道。

原来那个领头公开嘲笑,也就是想给高希颜色看的学童,叫丁贵升。

”这有何难?先生给我三天时间就是了。“高希这句话,表面上是说给先生听的,但听得出来,也是说给丁贵升听的。

“三天?傻子,你吹牛吧!“还是那个丁贵升在领头搞事情,”三天背不出来,怎么办?“

“三天背不出,我给你磕三个响头,叫你一声哥。我背出来,你给我磕三个响头,叫我一声哥,如何?”

“行!击掌为誓!”丁贵升挺干脆,跑过来和高希击掌。

“你输定了!你等着,有你好看的!”丁贵升跑开时,对着高希轻声却狠狠地说道,语气中满满的攻击意味。

“好,我等着!”高希也轻声坚定地回应,面带微笑。

”阿弟,你行不行?“高罕没听到他们俩最后的对话,他只担心背书这个赌,自家阿弟会输。

”希哥,你刚才说了一大通,我听不懂,但我知道你学问好,你要好好背书。“那个七八岁小童跑过来鼓励高希。

”好的,一定好好背书。你叫什么名字?几岁了?“

”我叫马金鸿,八岁。你背书要我帮忙,可以来找我。“小童马金鸿的道义,让高希挺感动。

下了学。

高希、高罕兄弟俩刚走出土地庙,就看到丁贵升领着一帮小学童,堵在前面的路口,来者不善。

众学童手上,不是拿着木棍、竹条,就是拿着小土块、小石子在手上来回抛弄把玩。

高希看了都想笑:古今中外的坏孩子,是不是都是这个鬼德行?

“大王”丁贵升居中坐在一块大石头上,用鄙视和挑衅的眼神,居高临下地看着高家兄弟俩。

他们要干什么?这还看不出来?

一起校园霸凌事件,就要发生!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乱世银枪

乱世银枪

修罗羽歌
魂穿到另一个世界的风子墨,阴错阳差的成为了国公世子。他本想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,可命运却一步步将他推向另一条路,一条一统天下的路!
历史 连载 40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