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间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辣文小说网www.xlawen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只有小金鸿,颇为得意的神情,对高希的表现一点也不惊讶。

众人还在议论,高希已经开始背《千字文》了。

《千字文》是梁武帝时,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撰的,是从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专门选出了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。全篇都是四字句,且对仗工整。

如果不下点功夫,要想短时间之内背出全篇并不容易,而且《千字文》的字数总量要比《百字姓》多了四百余字。

“似兰斯馨,如松之盛。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孤陋寡闻,愚蒙等诮。谓语助者,焉哉乎也。”众人还在惊讶中,高希又将《千字文》背完了。

高希似乎进入了状态,将《千字文》背得行云流水。配合着文章的意境,起承转合、抑扬顿挫,很有节奏感。

不等高希背完,看热闹的人中,开始有人连声叫“好”了。

“啧啧啧,真不容易,背得真好!”也有学童发自真心在给高希点赞了。

胡老先生却不知何时忘了起初的担忧,他闭上眼睛,一只手慢悠悠地捋着山羊胡,轻轻地晃动着脑袋,陶醉其中。

贵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“孩子王”的自尊心正在全面崩塌。

“贵升要输了!”

“这下有好戏看了!”

“这傻大个,讲不定还真是读书的料?”

高希也不管众人在说些什么,从容地喝了一口水,继续背道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”他又开始背《三字经》了。

《三字经》一共有一千多字,从宋代开始,直到中华民国,被后人修订了许多版本。

高希现在背的是宋末元初的版本,如果背出后世的版本,那就要命了,成了预言家了。

譬如后来的版本中有“迨成祖,迁燕京”的句子。现在才是永乐七年,都城是应天府(南京)。要到永乐十八年,北平皇宫建成,永乐帝才正式下诏迁都北平,改北平为顺天府(北京)。

如果再背出“十六世,至崇祯”的句子,那就是作死了,不满门抄斩才怪!

前世时的高希就很喜欢《三字经》,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浓缩,从人伦道义、天文地理,到文学历史,都用三字一句的方式写了出来。

高希自己似乎也沉浸到了浩瀚的中华历史长河中,一时间恍惚又回到了前世雪夜拥坐书城、研读史书的时光里。

可能是受到了高希情绪的影响,学堂内外的人们都逐渐安静了下来,只有高希朗朗的背书声。

“勤有功,戏无益。戒之哉,宜勉力。”高希背完最后一句,小金鸿和高罕最先鼓起掌来,接着几乎所有人都热烈地鼓起掌来。

贵升的脸,青一阵、红一阵,低着头,趁着无人注意他,“大王”居然悄悄从学堂的后门溜走了。

说好的“输了,叫一声哥”呢?他忘了?他没忘!他只是拉不下脸皮,干脆溜之大吉。

门外看热闹的人开始散去。高家疯小子三天背出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三字经》的奇迹,那要比小孩子间的赌局有意思多了,这帮闲汉村妇迫不急待要寻人说去。

“好,好,好,”胡老秀才没看错高希,此儿果然是千里马。

他长舒了几口气,花了一点时间平复了激动的情绪:“高希,说说看,你是如何做到三天背出这三部书的?”

高希起身答道:“学生能这么顺利地背完这三本书,要感谢一位小学弟的帮助。”说完,便走到马金鸿面前,恭敬地施了一礼,搞得小金鸿脸都红了,还扭捏起来:“希哥,你不用,不用的”

“这几天,我除了背书,还专门去找了金鸿学弟。书中有好多字,我并不认识,是他帮助我逐一认识。其间还反复听我背诵,他也算是我的三日老师了。”

高罕这才明白高希为什么不太太平平在家里背书,总是往外跑。

高希不识字吗?还真的有些字不识,因为不是简体,都是繁体,还有一些生僻字。

从小学简体字的现代中国人都知道,直接读繁体字,大部分没问题,但总有些字还是不认识。如果要自己用繁体字写文章,则肯定做不到。

读繁体字时,能联系上下文推断出来的字还好说。

有些字既无法推断,又不认识,高希前世的记忆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繁体字,比如“多乂密勿,多士寔宁”中的“乂(yi,第四声)”和“寔(shi,第二声)”,他早就不知道读什么了。

他只好找小金鸿帮忙了。

小金鸿还真结棍(牛掰),虽然只有六岁,三部蒙学倒背如流,不比子龙差。高希算是找对人了。

“好,好,好,”胡老先生又连说三个好字:“《千字文》中说,‘交友投分,切磨箴规’。也就是说,结交朋友,不仅要意气相投,在学习上互相切磋,还要能够在品行上相互告勉。高希和金鸿做了好榜样,大家要努力效之。”

“是,”众学童齐声答道。

忽有学童叫嚷道:“先生,贵升跑掉了!”

“无妨,跑就跑了吧!”胡老秀才并不在意,高希也不在意。

但贵升在意,贵升的家人在意。

这下好了,丁嫂碰钉子了!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大雍一小兵

大雍一小兵

木原十二钺
重生?穿越?王镡(x二声)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就面临着如何活下去的问题。因为在他眼前出现的是一张凶狠非常的脸,对方手中的剑正插在他的腰眼处。王镡觉得他又得再死一次了,好不甘心。
历史 连载 157万字
大清隐龙

大清隐龙

心净
大国争锋,总少不了‘弯道超车’的特殊历史时期,从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,然后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工业革命,每一次科技大爆炸,生产力急速提高的短暂历史阶段,都是落后民族‘弯道超车’的好机会。 十九世纪末,又一次难得了历史机遇期出现了,而中华民族这一次将绝不错过! 本书为清穿造反文,不是什么拥清文,请诸君不要错会了意思! 请关注今日头条号‘我就是心净’观看心净的视频节目,以及相互交流互动!
历史 连载 1477万字